03 April 2006

Malaysia

Taipei-Kota Kinabalu-Sibu-Sarikei-Sibu-Kota Kinabalu-Tawau-Kota Kinabalu-Taipei





從小到大,聽到同學過年回南部、回鄉下,而我的家在台北,這些奔波勞碌的事好像不常出現在我們家中。但另一個家,我爸爸的家鄉,在馬來西亞。這輩子我是第三次回去,每次回去的路總是感覺很遙遠,從台北到東馬來西亞的Sarikei要4小時45分的飛行再加上近2小時的車程,這哪比得上去FL的20小時,但對於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我,6小時似乎是坐時光機回到一個既親密又遙遠的國度。第三次回來,感受比以前深刻,有的親人不在了、有的老了、有的兒女成群;街道比以前有規劃了、道路修整了、水泥屋漸漸取代高腳屋。

記得小學第一次回鄉下,是堂哥堂姐初次見面的小堂妹,一群小朋友的”小姑姑”。不習慣車子走在石頭路上、用煤油燈照明、接天水(廣東話的雨水)煮飯喝水、在河邊洗澡、被蚊子當新鮮貨猛親的生活,更別提沒有衛浴(廁)設備會有多不適應了!雖說不適應,但好奇心還有初次返鄉的心情,多少也平衡了些不適感。

第二次回去是高中時,當時馬路已經鋪好,電力接通後也不再需要煤油燈,對於一切的不習慣也已經見怪不怪了,對於做了什麼事,不知道為什麼記不太清楚,大概是適應多了,連回台灣之後還是說一口廣東國語,反倒是鬧不少笑話。唯一遺憾的是前次與我們同行的奶奶在回馬來西亞的第二年就過世了,再回去已是7年後。

這次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掃墓,因為好幾年才回來一次,每次一到墓前我的眼淚鼻涕就不聽使喚,媽媽不喜歡我在那兒哭,就強說是因為煙薰得受不了,其實我很想念爺爺奶奶,想念伯父,想念沒有見過面的堂姊。

在馬來西亞的親人,生活並不輕鬆,做西服的姑姑,一件襯衫約台幣300元(台幣兌馬幣約10:1),還好生意還過得去,生活的還不錯。但一般馬國人工的月收入是台幣約3~5000元(沒錯,我沒有少打一個0),許多親戚拿的就是這樣的薪水,有的人守著胡椒園、割膠(採集橡膠原料)更是辛苦。一杯奶茶Teh C、一碗乾撈麵,就要花掉半天的薪水,而我們心裡卻是想著這裡的食物對台灣而言有多便宜,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充裕多了,以後不敢亂花錢,雖然現在也沒有花什麼錢,但要更珍惜現在的”好生活”。

眼睛會看、心裡會想,還要嘴巴會講!廣東話從會聽會講到會聽不太會講,變成不太會聽又講不出來!回去就像是粵語大會考,分數越來越悽慘,還好大家會說”滿大人”,不然就要溝通不良了。另外還有一些親戚,是只能用簡單的英語和微笑溝通,我的小叔因為從小給原住民撫養,所以他不會說華語或廣東話,嬸嬸和堂姐兄也不會講,所以就只能微笑還有說些簡單的英文溝通。有時候覺得無奈我們有同樣的血緣,卻又對彼此一無所知,爸爸常說,我們家人多,要多聯絡感情,不然將來遇到都不認得。我想也是,看來除了英文要加強,還要補強廣東話,甚至有天我會說一點馬來文也不要太意外唷!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想聽妳學學廣東話呀~

:)

Anonymous said...

你來跟我講廣東話吧,邊講邊學